末代蒗蕖土知州世袭土司阿鸿钧
末代蒗蕖土知州世袭土司阿鸿钧 阿鸿钧(1906~1958)纳西族摩梭人,宁蒗县新营盘东风村人。末代蒗蕖土知州世袭土司。 阿鸿钧于民国时期承袭父阿继祖土知州之职,当时附近汉族地主经济逐渐兴起,周围的凉山彝族奴隶主日益强盛,加之国民党宁蒗设治局的控制,土司的统治权力日趋衰落。...
View Article郑颖荪与李霖灿先生的东巴缘
郑颖荪与李霖灿先生的东巴缘 杨杰宏 郑颖荪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古琴家,被誉为“大国手”。郑颖荪先生1893年出生于安徽黟县石亭村人,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对于古代乐器,有精深造诣。郑颖荪在北京执教期间,北京国乐改进社为了引起社会人士对国乐的重视,于民国17 年(1928 年)1 月12...
View Article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与纳西族
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与纳西族 ○王彦苹 噶玛噶举派在藏传佛教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派,它开创了藏传佛教历史上活佛转世制度的先河,在云南藏传佛教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噶玛噶举派约于11世纪末至13世纪中期传入纳西族地区。噶玛噶举派从创立者杜松钦巴开始便注重在康区的发展,在康南一带有很大的势力,该派自传入云南纳西族地区后,便得到木氏土司的大力支持,与木氏土司关系密切,因而在西部纳西族地区影响很大。...
View Article回忆红军长征过丽江
迎接红军到东元 ——回忆红军长征过丽江 ○赵友琴 1936年农历闰三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下,分兵两路向丽江进军。贺龙率红二军团为右路军,经下坡子、喜市本(纳西语)、勒马桥,翻越关坡到漾西进入丽江坝区。左路军为红六军团,经石灰窑、螳螂坝、九河、白汉场、望城坡到石鼓。...
View Article比美味更感人的是蕴含其间的人情味——《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五集有感
比美味更感人的是蕴含其间的人情味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五集有感 杨杰宏 好长没打开过电视了,昨晚的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五集,感觉享受了一顿精神上的年夜饭,鲜美而沉实,温馨而真诚。...
View Article[转载]丽江五一街记(文、图)
原文地址:丽江五一街记(文、图)作者: 杨福泉 2017-11-13 文/图 杨福泉 新西部传媒 要解读一个历史名城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最好是从它的各条街巷开始。“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也不例外。 在中国很多城市的历史街区不断沦丧于“旧城改造 破旧立新”的风潮时,滇西北的丽江古城却留下了完整的五条古老的历史街区,它们成为中国城镇幸存的瑰宝。...
View Article又到开学时
又到开学时 杨杰宏 又开学了,孩子们的青春、朝气、喜悦,生动了校园。开学是开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门…… 孩提时,大人领着第一次进学校,第一次坐在教室里——好奇、胆怯、新鲜,大气不敢出。跟着老师念山石土田,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View Article从元宵节到棒棒节
从元宵节到棒棒节 ——棒棒节的多元文化意蕴 杨杰宏 丽江纳西族地区把元宵节称为棒棒节。为何称为棒棒节?笔者听过一个最不靠谱的说法,是一个当地导游现编现卖的噱头:纳西族过春节时要喝酒,喝酒要行酒令玩游戏,丽江流行玩一种“棒棒棒棒鸡”的游戏,棒棒打鸡,虫子吃棒棒,鸡吃虫子,玩这个游戏时类似于划拳,两人要同时说出,输者要罚酒。当然这只能当笑话看。...
View Article回忆红军长征过丽江
迎接红军到东元 ——回忆红军长征过丽江 ○赵友琴 1936年农历闰三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下,分兵两路向丽江进军。贺龙率红二军团为右路军,经下坡子、喜市本(纳西语)、勒马桥,翻越关坡到漾西进入丽江坝区。左路军为红六军团,经石灰窑、螳螂坝、九河、白汉场、望城坡到石鼓。...
View Article【顾彼得】纳西人的文艺心理和闲暇时光
纳西人的文艺心理和闲暇时光 ○[俄]顾彼得 宣科译 纳西人在欢度春节的同时,也为著名的乐师们提供几次宗教式的音乐演奏会。我认识的一位李大娘的丈夫也是这乐队中的“世袭”的成员之一。这类演奏会多半在知识阶层中举行。这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是如此激动人心和引人如胜,使我每每前往。...
View Article【章德益】早年的荒原(组诗)
早年的荒原(组诗) 章德益 薄暮 西部 暮归者 感悟 落日是兑换在马蹄与远空的 一枚 最古老的铜币 锈满百年的血光 被远远一名孤旅者 俯身捡起 西部 暮归者感悟 寒蛩 是半开在苍烟与秋水间的 一扇 最小的门...
View Article故山隐约苍漫漫
归燕 几日东风过寒食,秋来花事已烂珊。 疏林寂寂变燕飞,低徊软语语呢喃。 呢喃呢喃。 雕梁春去梦如烟。 绿芜庭院罢歌弦,乌衣门巷捐秋扇。 树杪斜阳淡欲眠,天涯芳草离亭晚。 不如归去归故山。故山隐约苍漫漫。 呢喃呢喃, 不知归去归故山。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弘一法师】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弘一法师】
View Article